行业动态
随着社会压力的加大,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,人的精神疾病也越来越多。抑郁症,越来越多,人们也谈虎色变。有数据统计,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%~5%,目前已有超过2600万人患有抑郁症,但从未就医率却高达62.9%。抑郁症发病率很高,几乎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抑郁症患者,因此它被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。抑郁症的危害主要有:一、影响躯体健康,患者常反复或持续的出现头痛、头晕、胸闷、气短、全身无力、心悸、食欲不振、体重减轻等躯体化症状。当这些症状出现后,一时不能有效地得以解除,会给抑郁症的患者,带来更多的精神压力,从而加重抑郁症,形成恶性循环。二、破坏心理健康的稳定性,疾病发生时会出现烦躁不安、焦虑、抑郁,甚至恐慌,患者不能客观地看待问题,往往悲观的理解每天的人和事,并且反复思索,钻牛角尖,越陷越深,难以自拔。三、干扰社会功能,重度抑郁症的患者往往思维联想缓慢、语速慢、语音低、语量少、应答迟钝,使患者的人际交往困难重重;另一方面,重度抑郁症的患者可以行动迟缓,甚至卧床不动,呈现抑郁性木僵状态,几乎完全剥夺了患者的自理能力。四、厌世倾向,严重抑郁症的患者有自杀倾向,少数还会付诸行动。中医认为,心主神志,人的气血是由神志活动的基础。中医还认为“思者气结”、“思伤脾”,思虑过度容易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、消化液分泌减少,出现食欲不振、纳呆、面容憔悴、气短、神疲乏力、郁闷不舒等,心情不好时,皮肤、内分泌等一...
10 - 24
人上了年纪以后,身体各项功能逐步衰退,好多人到中年后就会出现眼睛看东西模糊的情况,常见于以下几种原因:1、老花眼:该疾病的发生、发展与年龄直接相关,大多出现在45岁后,甚至发生得更迟,主要原因是随着年龄增加,晶状体逐渐硬化,眼睛调节能力逐渐下降,患者可以表现为近视力不佳,但远视力正常,需要通过戴老花眼镜提高近视力。2、视疲劳:是眼科常见疾病,主要是由于长时间看手机、电脑等电子产品屏幕,或者近距离工作所引起,上述因素可以导致眼睛睫状肌持续性痉挛,而中年人由于睫状肌调节力下降,相对容易出现视疲劳的症状,比如眼睛干涩、酸胀、视物模糊等。3、晶状体混浊:随着年龄逐渐增加,晶状体密度也逐渐增加,从而发生混浊,可以导致患者出现视物模糊。4、眼底病变:有些中年人会合并以下眼底病变,比如糖尿病、视网膜病变、黄斑变性、黄斑裂孔等疾病,均可以导致眼睛看东西模糊。其中老花眼属于中老年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,这是眼睛出现衰老的表现之一。民间有句话叫做:四十七八,两眼花花。别小看视物昏花,会给老年人生活造成不少的困扰,视物不清、眼疲劳、眼干涩、睡眠质量低、精力不济、恶心头痛等症状都会给视力带来伤害。很多老年人都忽略了治疗,而造成众多疾病的发生。中医认为视物昏花是由于五脏六腑的自然衰老,脏腑精气不能上输以濡养目瞳所致。那么如何缓解老年人视物昏花呢?1.对于老花眼的治疗可以通过日常的中医药膳进行食补,以及可以通...
10 - 22
更年期时候的妈妈,是在“发神经”吗?在许多女性的眼中,“更年期”是一个贬义词,意味着衰老和神经质。更年期,在医学上相当于“围绝经期”,通常发生在40周岁到65周岁,女性随着卵巢功能的衰退雌激素会减少,此时常因为激素的波动而出现焦虑、烦躁、紧张等异常情绪,还有部分女性会抱怨自己“高兴不起来”,归根到底还是是因为雌激素减少,垂体促性腺激素增多,引起神经内分泌失调,并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情况,让更年期女性产生抑郁、焦虑感,因而高兴不起来。对于更年期焦虑症的患者,建议通过生活调整、药物治疗、心理干预等方式改善相关症状:会出现月经紊乱或者是自主神经失调的现象,还会出现抑郁或者是焦虑,更年期焦虑症需要积极的治疗焦虑症引起的不良症状,比如焦虑恐惧,也会出现情绪紧张。对于更年期焦虑症的患者,建议通过生活调整、药物治疗、心理干预等方式改善相关症状:1、生活调整:建议有更年期焦虑症的患者及时调整自身情绪,通过与家属沟通、多进行户外运动、听音乐、读书等方式疏解自身不良情绪、转移自身注意力,对于改善更年期焦虑症有较为重要的作用;2、药物治疗:如果患者症状较重,需要医生给予抗焦虑的药物以改善焦虑症状。如果患者激素水平过于异常,建议适当使用药物补充激素,如雌激素水平过低的情况下可补充雌激素制剂等。除此之外,中医治疗更年期焦虑症,主要是通过疏肝解郁、益肾安神,调节脾胃、调畅情志、平衡阴阳来达到治疗效果的。...
10 - 19
大家在生活中可能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:饮食睡眠正常,但长期头昏、乏力,甚至浑身没劲,做任何事情都打不起精神,医院各项检查却没有问题。很多人都自我诊断为“虚”,不分病症类型,常擅自服用补药,疗效欠佳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事实上,“浑身没劲、乏力”分为两种情况:一种是想干活却没劲,动则心慌气短,这属乏力;一种是有劲却不想动,越不动越没劲,适当活动后反而精神好转,这属懈怠。这两种情况内在的机理是完全不一样的。“乏力”属虚证,轻者脾虚、气血生化不足,重者脾肝肾精气均不足,表现为:食欲差、腹满、便溏、乏力、面色萎黄或腰膝酸软、眼干耳鸣、记忆力减退等。“懈怠”属实证,常见痰湿、气血淤滞、食积、腑实等内生病邪郁积体内,或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未能及时外散而潜伏于内,称为“伏邪”,这些内外实邪均阻滞经脉,使阳气不得舒展,加重经脉或胃肠道负担而导致懈怠。下列这几种情况会导致人懈怠:1.睡懒觉。早晨太阳升起,人体阳气升发,赖床到早上七八点,甚至更晚,阳气升发不畅,易致身体困乏。2.久坐少动。久坐少动,经脉不畅,气血郁阻而表现为全身沉困没劲。3.夏天吹空调。夏天阳气升散于外,毛孔打开,气机调达,吹空调过多,出汗过少,毛孔闭塞,导致或加重气血经脉不畅,表现为“犯懒”、“懈怠”。4.饮食过多。温和、清淡、好消化、七八分饱是健康饮食基本原则。气虚、血虚、阳虚、阴虚都能出现疲劳乏力的症状,然而有些人并非真“虚”,很多是因为...
10 - 18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
Copyright ©2019 - 2020 龟鹿药业集团有限公司
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(豫)非经营性-2019-0025